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章 >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应用技术获突破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应用技术获突破
更新时间:2014-02-28 点击次数:2874
专家委员会评价认为,该技术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稻米镉含量降低达23%-57%,“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离子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活性,消除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该成果总体技术达*水平。”
“该项技术成果针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现状,研发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产品‘金无踪’,”原环境保护部巡视员牟广丰表示,“此前,与广东、湖南等省多个单位联合开展了‘金无踪’产品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示范,建立了利用微生物产品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降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实用技术和模式,对于指导和推进我国南方乃至全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据牟广丰介绍,在湖南省和广东省多年进行的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证明,利用该技术能够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使作物正常生长,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得到降低。“在中轻度污染的稻田土壤上,稻米镉含量降低幅度达23%-57%,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解决了部分稻米产区的镉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是由汞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中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zui后的归宿。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威胁高等生物包括人类,有关专家指出,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已受污染土壤没有治理价值,只能调整种植品种来加以回避。因此,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